English
学校首页

宁医新闻

宁夏医科大学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一)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28 点击数: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校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学习热议全会精神,畅谈感想体会。大家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会全会精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宁医力量。



学校党委副书记  韩蕃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对“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进行了全面部署,为高等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我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推进思政教育,扛牢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双重使命,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切实把全会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并转化为育人实效,努力培养兼具医术与家国情怀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  熊建团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国家“十五五”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南。作为高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人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深学细悟,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引领下,紧扣国家、自治区战略需求,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科学编制好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办学资源,加快推进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医科大学建设,为健康中国、健康宁夏建设贡献宁医力量。

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  张艳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了“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基础医学院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全国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支部书记的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师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紧密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深化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优化学科布局,推进科技创新,以学院高质量发展为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贡献宁医大人的智慧和力量。未来已来,我们坚信,前景必将更加广阔,事业必将更加辉煌。

第一临床医学院(总医院)医疗第八党总支书记、消化内科主任  杨少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近年来,医院消化内科大力引进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高端内镜设备,如磁控胶囊胃镜、电子放大胃镜等在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科室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与东北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应用人工智能提高胃肠道早期肿瘤的检出率方面也取得一定成绩。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为宁夏及周边地区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属中医医院康复党支部书记  唐越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了“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全会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作为医院康复党支部书记,我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康复医疗作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一环,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预防和早期康复介入,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同时,将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服务质量,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重拾信心,切实提高生活品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带头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团结带领科室全体同志,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推动健康宁夏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学院2025级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生  茆春阳

作为中医内科学专业的博士生,在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后,我既为国家对民生健康的战略部署倍感振奋,更因中医药事业被赋予的时代使命坚定了前行决心。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将“保障人民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不仅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划定了清晰航向,更让深耕中医临床与科研的我们,深刻感受到青年学子肩上的光荣使命。全会精神深刻启示我们,“守正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生命线。这意味着既要深耕经典,守正固本,传承中医智慧的精髓;更要勇于创新,融汇新知,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码”古老经方,阐明其内在机理。尤其是在慢性病、疑难病防治领域,我们更应深入探索,努力推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体系深度融合,这是将传统医学精华转化为现代健康治理能力的生动实践。

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2022级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  吴金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部署,为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明方向。医学与信息工程的交叉融合,正推动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从理论走向临床,成为守护生命的新支撑。作为一名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既肩负着“守护生命”的使命,也手握算法与算力的技术利器。展望未来,我将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夯实医学基础、读懂临床需求,精进AI模型优化、医学数据治理等核心技能,瞄准医疗算法、数据芯片等“卡脖子”难题,以实践成果助力构建中国自主的医学信息学知识体系,用代码与专业为“健康中国”的科技自立自强注入青春动能。

(各单位供稿)

(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