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联合第三临床医学院麻醉科,针对2024级麻醉本科专业《局部解剖学》课程开展“双师型”教学改革实践。学系苗珍花、刘文勋、马江波三位教师协同授课,通过解剖学与临床麻醉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为培养卓越麻醉医师筑牢形态学与临床思维基础。

此次改革实践紧扣OBE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基础与临床分离”的教学壁垒,创新性采用“解剖学教师+临床麻醉医师”双师协同模式,将神经阻滞、困难气道处理等典型临床场景与超声介入等前沿技术融入解剖教学,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开胸手术麻醉、硬膜外穿刺等实际场景展开实操与研讨。在胸段脊柱解剖环节,学生通过逐层分离组织、定位椎间孔,直观掌握麻醉穿刺路径与神经分布规律;颈部解剖实操则聚焦个体差异,对比气管与颈动脉鞘的毗邻关系,模拟困难气道的临床决策逻辑。在“解剖-临床-解剖”的闭环教学中,同学们从“记图谱”转向“摸结构、找答案”,建立起解剖形态与临床后果的直接关联。
本次活动通过“手脑联动”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构建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协同育人的新路径,为学院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医学院 马江波 文/图)
(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