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上午,护理学院在知行楼1111教室举办第10期研究生“学术争鸣”活动。2名研究生ICU患者自我报告症状及老年癌症手术患者术后衰弱对长期预后的影响开展深度探讨,依次分享了重症医学领域的前沿文献。老师任洁琼给予了精彩学术点评,130余名硕士研究生参加活动。
第一位汇报者是2024级专业型研究生尹梦,她汇报的文章发表在《Intensive Care Medicine》期刊,影响因子为21.2(中国科学院1区),题为“Self-reported symptoms in ICU patients and their impact on long-term outcomes—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研究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纳入175名ICU患者,根据自我报告症状分为低、中、高三组,探讨症状与PICS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高症状组患者在身体残疾、认知失败、焦虑、抑郁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方面的风险显著增加,分别为低/中症状组的3.31倍、3.56倍、3.70倍、4.74倍和4.38倍。该研究首次揭示ICU患者自我报告症状与长期预后的显著关联,强调早期症状筛查与干预的重要性。第二位汇报者是2024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王泳沁,她汇报的文章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期刊,影响因子为9.2(中国科学院1区),题为“Frailty in Australian patients admit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 after elective cancer-related surgery: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研究通过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纳入35,848名老年癌症手术患者,评估术后入住ICU的衰弱状态与四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衰弱患者(CFS≥5)四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非衰弱患者(HR=1.72),衰弱状态在术后早期(前10个月)对生存率影响最大,但随时间推移预测能力减弱。该研究首次在大规模回顾性队列中证实老年癌症手术患者术后衰弱与长期生存的关联,强调早期识别与干预的重要性。
本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ICU患者和老年癌症手术患者长期预后的理解,而且也激发了同学们对跨学科合作和早期干预策略的思考。汇报者对文献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及讨论进行细致阐述,并分析了文章的优点及研究不足之处。点评老师指出两项研究均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研究范式,充分肯定了汇报同学的表现,同时指出文献汇报中有待优化的方向,鼓励同学们以严谨的科研态度、创新的思维模式开展科学研究,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的科研热情与探索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