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7月22日至8月7日,第一临床医学院“籽籽同心青春行”实践团赴宁夏同心县开展“以青春之力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政策,从承载革命精神的红军西征纪念馆到民族团结的温馨社区,涵盖红色教育、健康科普、理论宣讲、民生服务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宁夏地区的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事业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
红色教育
赓续血脉,激发爱国情怀
活动首日,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进豫海镇红军西征纪念馆,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成员们对红军长征的壮阔历程与民族团结的历史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无数先烈以坚定信念与不屈意志,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浴血奋战、英勇献身。这种精神与红军长征中艰苦奋斗的顽强品格、生死与共的协作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为了让红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实践团还创新教育形式,以“红色记忆,青年心声”为主题录制感悟视频。在录制过程中,成员们围绕红军长征这一历史脉络,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深入交流红军长征中艰苦奋斗的不屈精神和生死与共的团结协作作风,这种主动参与的探讨与践行,让红色教育得以跳出“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转变为青年群体发自内心的“主动表达”。
7月24-25日,实践团走进豫园社区开展“红色故事会”主题活动。成员们为当地小学生讲述《小萝卜头的故事》、《金色的鱼钩》、解放军在同心县下马关等经典红色故事,成员们用生动有趣的讲述方式,将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给孩子们。10岁的回族小学生马子轩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感恩:“先辈们用生命守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今天的我们才能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幸福地长大。”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努力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实践团成员们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让革命精神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民族团结
巧手编制,共话团结情谊
7月28-8月2日,实践团在同心县绣春塬手工坊开展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民族团结主题活动。活动特邀吴忠市编绳非遗传承人尹学春老师现场教学,通过学习传统编绳技艺,生动地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理念。在非遗工坊内,尹学春老师首先展示了她与回、汉、蒙古等各族群众共同创作的大型编绳作品《同心石榴》。这件由365根红丝线编织而成的艺术品,每一颗“石榴籽”都由尹老师及其所带领的同心县老百姓共同串制,耗时8个小时,象征着一年365天各民族团结相亲的美好寓意。尹老师深情地说:“编织时,我们不分民族,只想着怎样把最美的祝福编进去。”
在编绳教学环节,尹老师详细讲解了编绳的基础工具使用方法和“同心结”的核心编织步骤,并进行示范演示。随后,尹老师与回族传承人手把手教授技法,来自不同民族的成员围坐在一起,互相帮助、认真学习。大家时而低头专注摆弄丝线,时而向身边的老师和伙伴请教,现场氛围热闹而温馨。
活动尾声,实践团成员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编绳成果,虽然作品略显稚嫩,但却承载着大家对民族团结的深刻理解与美好期盼。这让成员们真切感受到,民族团结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一针一线的协作中、在文化符号的共赏里,逐渐孕育出的鲜活情谊。一根根绳结凝聚着多元文化的智慧,宛如连接各民族的坚实纽带,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信念愈发坚定。尹老师和回族阿姨还为实践团成员们赠送了精心编制的编绳玫瑰花并送上祝福,阳光下,五彩的丝线闪耀着温暖的光芒,恰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绚烂画卷。
一根丝线易断,万根丝线可成绳。该项活动让传统的技艺成为沟通心灵的桥梁,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既留住古老技艺的魂,又注入民族团结的情。
民生服务
科普宣讲,铸就健康生活
8月5日-7日,实践团成员们在同心县丁塘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理论宣讲+健康科普”系列活动。成员们通过身边生动事例讲解民族政策,确保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田间地头,将党的声音传遍每个角落。同时,成员们还送药送医上门,利用专业技能进行血压测量、解答用药疑问和急救技能演示,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确保健康知识能够无障碍地传播给基层群众。此次活动实践团不仅让医学生们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更让党的政策和健康知识真正惠及了基层群众。实践团成员们表示:“能用所学服务乡亲们,我们感到非常充实。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乡村,为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丁塘镇的村民们对实践团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更多青年学子能够走进乡村,助力基层发展。
籽籽同心青春行,以青春之我践行使命担当。实践团成员们在同心县的广袤土地上播撒了团结与希望的种子。通过理论宣讲与健康科普的双轨服务,让党的政策“声”入人心,让医学知识惠及民生;在红色教育的浸润中,赓续了革命薪火,激发了代际共鸣;而编绳文化等非遗传承活动,更以“石榴籽”般的紧密联结,绘就了民族团结的生动图景。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青年学子唯有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才能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奉献中砥砺初心。未来,他们将继续以专业为笔、以热忱为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注入更多青春动能,让“籽籽同心”的精神在祖国大地上生生不息!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胜利街1160号 | 邮政编码:7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