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期】居家做防护,疫邪不光顾
来源:新闻网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0-02-16

    编者按:本期防控知识由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梳理汇总,让我们一起居家防护,增强体质。

    导语:关于温疫的记载较为久远,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就指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至后世历代医家均有阐述,最为盛名者,乃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堪称我国最早论述温疫的专著,认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此异气虽无形可求、无象可见、无声复无臭,但的确是客观存在的。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如何做到良好的防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核心,在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层面都已经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部署,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调畅情志    

    当前疫情防控的一个关键措施是少出门,甚至无特殊紧要事情不出门,居家成为大多数人目前的一个状态。以往都希望假期长一些,但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当一些人大部分时间只能呆在家里这个狭小的空间时,就会出现烦躁的情绪。情志不畅,肝气不舒,则会导致人体的抵抗力不足。因此,调畅情志是关键,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对战胜此次疫情充满信心,看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新闻和节目,或沏一杯清茶、或看一本书、或下一盘棋……都是我们自我调节的方法,更有疑虑者可以线上咨询医生,包括心理医生、中医师等,以解除心头的顾虑。

    二、保持卫生

要保持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整洁卫生,居处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建议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要勤洗手,手与外界接触最为广泛,传播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就多,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居家百姓要象医务人员一样,用七步洗手法即内、外、夹、弓、大、立、腕清洁自己的手部,以减少疫情的传播。

    三、调理饮食

在疫情防护期间,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有助于减少被感染或发病的机会。饮食清淡为主,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预防和抵抗传染病的物质基础,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食肥甘厚味、辛辣炙博之品。多喝白开水或以菊花、玫瑰花、麦冬等代茶饮(要结合自身体质)。饮食要有度,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不仅对健康不利,人体之正气也会因来源匮乏而不足。另外,可酌情选用山药、扁豆、薏苡仁、百合、莲子等中药熬粥,调理胃气,补益后天之本,增强体质。

    四、劳逸适度

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云:“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居于家中,往往以久视、久卧、久坐为主,电视、电脑、手机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久视伤血,应该常常闭目养神或间断向远方眺望来缓解眼疲劳,严重者遵医嘱滴眼以缓解眼疲劳。要劳逸结合,躺的太久、做的太久令人的气耗伤、肌肉损伤,故而会有越睡越困、越做越累的感觉,因此要做到起居有度,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中医的养生保健运动,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通过锻炼增强体内正气。

    五、预施药物

在温疫流行期间,自古以来就有预施药物的方法来遏制疫情的蔓延。如熏蒸法:可以用食醋按每立方米空间2-10ml加清水一杯,在居室内煮沸熏蒸1小时;或用中药苍术、艾叶等烟熏剂在室内燃烧烟熏。或者预服一些中药,如平素体虚易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参麦饮等;或选用中药银花、连翘、贯众、菊花、甘草等做袋泡茶;或选用苍术、菖蒲、藿香、佩兰、辛夷等中药做成香囊,带在身上,起到芳香化湿避秽的作用;或艾灸足三里、关元、神阙等穴位,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家中也可备一些中成药,如防风通圣丸、藿香正气水、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保和丸等,以备不时之需。


作者:周波,博士后,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温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温病学》负责人,主要从事中医经典教学和科研工作,临床主攻中医内科杂病的诊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宁夏“十三五”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子课题1项、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编、副主编、参编著作2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兼任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温病分会常务理事等职。


供稿: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