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科学合理膳食 积极应对疫情
来源:新闻网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0-02-07

    编者按:冠状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一类具有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 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此次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是一种以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又称新型冠状病毒。由此病毒感染的肺炎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根据目前的证据显示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老年人、青壮年以及儿童均有发病。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疫苗和治疗药物。这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以及是否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基础疾病。目前已经确定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可以导致感染等)和接触传播(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等)。 
   因此,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除了尽量避免接触病源外,个人及家庭应该保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达到预防新型感染性肺炎的目的。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和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及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的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营养饮食专家建议。 
   面对全国在打赢新型感染性肺炎的关键时期,与大众分享营养饮食问题,通过科学合理膳食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身体素质,指导大众提高免疫力,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发生或减轻其病情的转归提供帮助。本建议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时期一般人群(不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和疑似患者、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其他人员,以及其他疾病患者等): 
   强化食品安全,把好食品入口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等)和接触传播,就尽量避免接触病源。不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并在采购食物的过程中,注意食物购买时段,尽可能错峰购买,减少购买时间;食物的准备和烹饪、制作者更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保证“生熟分开”的操作;尽量少吃生冷食物(包括蔬菜),对于动物性食物要烧熟煮透再吃(最好采用蒸和炖的烹饪方式);不外出聚餐,对于“在家隔离”的家庭,用餐要特别重视分开就餐、就餐环境的卫生及就餐后的消毒(参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编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新型冠状病毒“搅乱”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无规律的生活“打乱”了我们的饮食规律,无规律的饮食“影响”降低了我们的免疫力。建议在家安排好学习、工作及生活的时间表,按部就班,避免吸烟、饮酒、熬夜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适量的体力活动,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培养自身“生物钟”的调节能力,提高免疫力。
    控制总的能量摄入,重视食物多样化是增加疾病抵抗力物质基础:依据自身的身体活动状况,在保证总的能量摄入的情况下(参阅中国营养学会身体活动指南),每天尽可能在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奶蛋类、禽畜肉和鱼虾类、大豆坚果类中选择多种食物,做到粗细搭配,保证适量的全谷类食物摄入,满足人体基本的营养需求和平衡膳食的需要(参阅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不同人群的膳食推荐),同时做到三餐的合理分配,达到维持健康体重为宜。 
   保证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足量摄入是提高免疫力的前提条件:蛋白质的摄入,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是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防御病毒感染的物质基础。因此,要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包括瘦肉、禽肉、鱼、低脂奶、鸡蛋、豆类、坚果等,建议每天保持一个鸡蛋和一杯牛奶的摄入。在家一般是轻体力劳动,所以我们按照DRIS推荐健康成年人一天摄入65-75g蛋白质以上,最好是平均从动物性及植物性两种来源摄取,特别是优质蛋白质应占到蛋白质供给量的30-50%。在烹饪的基础上仍不能满足蛋白质摄入量的情况下,可以补充蛋白粉或低分子短肽制剂。 
   合理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是提高免疫力的催化剂:新鲜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类(尤其是维生素C)、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机酸以及多种植物化学物(如黄酮类、多酚类、多糖类、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含硫化合物、皂苷类等),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免疫力和抗氧化等作用,对防御基础性疾病以及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益处。建议每天选择食用至少4~5种蔬菜(其中深色蔬菜不少于一半),2~3种水果,蔬果总量应达到750克。如因食物供应和购买方面等客观原因不能充分保证新鲜蔬果的种类和数量,可选择适量的干菜干果加以补充。菌菇类富含香菇多糖等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化合物,可适量多吃。大蒜、洋葱、葱等辛辣味重的蔬菜含有较多的含硫化合物,不论生吃或熟食,每天吃2∼3颗大蒜,或半颗洋葱、几截葱段,都能达到杀菌、预防感染及抗癌的效果,可提高体内免疫细胞的活力,有一定的预防病毒感染作用。 
   充足的饮水量,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润滑剂:足量的水是维持人体内物质代谢和正常生理功能(包括免疫功能)所必需,身体缺水的时候,抵抗力是会下降的。而在北方的冬季和春季,空气干燥,身体更容易流失更多的水分。故应保证每日有充足的饮水量。但不同个体的水代谢和饮水习惯常有较大差异,应在平常饮水量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身体活动略有增加,一般成人每天建议喝1500-2000ml水,小孩每天喝水1000-1500ml。并建议采用主动先渴而饮,少量多次的饮水方式,多饮白开水或茶水,尽量少喝高糖饮料和碳酸饮料。 
   食欲较差进食不足者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 :在食物供应和种类、数量有限,或特殊健康原因(如免疫力低下、微量营养素缺乏或需要量增加)等情况下,应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可选择服用复合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和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保健食品。 
   注重老年人的营养防护,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因素:老年人机体对病原体抵抗力逐渐减弱,且往往伴随若干慢性非传染性基础疾病,因此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老年人也占本次疫情危重症人群的绝大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中提到:“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的人群,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因此,更要注重老年人群的防护。营养建议是在一般人群的营养的基础上,依据《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满足均衡膳食的饮食要求,同时可参照可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相关基础疾病的营养共识,提高老年人群的抗新型病毒的感染能力。若饮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础疾病患者,建议增加商业化肠内营养剂(特医食品或配方奶粉),每天额外补充不少于500大卡。 
   

    作者:杨建军,博士,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自治区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营养、代谢与疾病的研究工作。现任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任宁夏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宁夏营养学会理事长、宁夏枸杞协会常务理事、宁夏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宁夏学生营养午餐技术组专家、《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编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八届、第九届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风险评估委员会专家及中国营养学会首批科学传播专家。主要从事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医学营养学、临床营养学、功能食品学及食品安全学的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宁夏自然基金2项以及多项厅局级项目,发表论文近百篇篇,SCI收录10篇;参编高等医药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临床营养学》和《医疗膳食学》;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公开发明专利1项;宁夏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并被中国营养学会授予“中国营养科学十大传播之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十三五”教学名师。

供稿: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