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期】面对新冠肺炎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来源:新闻网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0-02-20

    编者按:本期防控知识由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编辑汇总,请最美逆行者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战场,勇敢地冲在前方的是最美逆行者们——医务人员。自新冠肺炎在国内开始传播,多名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遭遇病毒感染,在所有确诊患者中,医务人员所占比例攀升。若医务人员都无法保护自己,还能指望谁来保护我们?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因素有哪些呢?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一)感染性职业暴露
    在医院工作期间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被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可导致感染。一些高风险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镜、吸痰、机械通气、雾化等极易造成感染性职业暴露。
呼吸道病毒在医疗机构内的不同传播方式示意图
    (二)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
    在进行诊疗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及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及终末消毒时,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可刺激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等造成一定的损伤。长久穿戴一次性医用手套、隔离服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等。
    (三)其他职业暴露(心理、暴力因素)
    心理因素:由于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使医务人员有更大的风险罹患新冠肺炎;此外,他们可能还面临着经验不足、不被理解等压力,经历着与亲人分离和担忧亲人等痛苦,可出现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应激障碍等。因此,医务及相关工作人员有着更高的风险 出现情绪方面的困扰和心理方面的危机。
    暴力因素:个别患者情绪激动,拉扯、袭击医护人员,或是摘下口罩故意对医务人员咳嗽的事件屡有发生。对于这种关键时刻的“准伤医”行为,不仅将医务人员暴露于危险之中也让医务人员寒心。
    二、职业暴露程度分级
    (一)一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二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针)。
    (三)三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
    三、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
    (一)防护意识淡薄
    (二)手卫生不规范
    (三)安全注射操作不规范
    (四)医疗废物处置不当
    这些错误动作您还在做吗?
    四、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强化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二)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情形,做到以下防护: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防渗隔离衣。
    3.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和支气管镜检查等)时:
    (1)采取空气隔离措施;
    (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
    (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面罩);
    (4)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戴手套;
    (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
    (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三)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
    (六)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
    (七)每位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用于诊疗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及护理物品应当专人专用。若条件有限,不能保障医疗器具专人专用时,每次使用后应当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八)加强患者管理: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规范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隔离区。患者进入病区前更换患者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一保管。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加强对患者探视或陪护人员的管理。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减少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疑似或确诊患者出院、转院时,应当更换干净衣服后方可离开,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消毒。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家。
    (九)加强医务人员心理调节、自我疏导能力,可以相互支持、鼓励,积极自助,学习自我关爱的知识,听取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音频、视频,有效管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工作效能。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击疫情的当下,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医务人员在这场“战役”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关键角色。此时此刻,保护医务人员,就是保护每一个人,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衷心希望每一名医务人员都能在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下心无旁骛地救治病人。

    温馨小贴士
    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
    一、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穿戴防护用品程序
    (一)医务人员通过员工专用通道进入清洁区,认真洗手后依次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或布帽、换工作鞋袜,有条件的可以更换刷手衣裤。
    (二)在进入潜在污染区前穿工作服,手部皮肤有破损或疑似有损伤者戴手套进入潜在污染区。
    (三)在进入污染区前,脱工作服换穿防护服或者隔离衣,加戴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共穿戴两层帽子、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鞋套。
    二、医务人员离开隔离病区脱摘防护用品程序
    (一)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前,应当先消毒双手,依次脱摘防护眼镜、外层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外层一次性帽子、防护服或者隔离衣、鞋套、手套等物品,分置于专用容器中,再次消毒手,进入潜在污染区,换穿工作服。
    (二)离开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先洗手与手消毒,脱工作服,洗手和手消毒。
    (三)离开清洁区前,洗手与手消毒,摘去里层一次性帽子或布帽、里层医用防护口罩,沐浴更衣,并进行口腔、鼻腔及外耳道的清洁。
    (四)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五)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者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六)下班前应当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供稿: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