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各单位各部门快速反应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0-02-05

疫情发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示精神,认真执行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教育厅、卫健委部署要求,全力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中。学校各基层党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快速反应,全面落实,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共同打赢防疫阻击战。

学生工作部()快速反应及时安排部署做好各项工作。制订了防控工作预案,建立台账,特别是对湖北籍学生的身体情况、出行动态等情况精准排查。做好学生舆情管理,通过网络开展疫情宣传教育。明确落实疫情报告制度,123日,统计学校本专科生留校情况报学校,125日,做了全校本专科生分省区人数统计,责成各学院掌握分省区学生详细信息,自126日起,实行每日学生健康状况上报制度。127日,校领导带领学工人员对各学院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对于薄弱环节进行安排部署。21日,学生工作部(处)通过“宁医学工”微信公众号,向全校学生发起合理规划假期的号召,为同学们推荐了慕课网易课堂等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同学们利用假期,合理规划,做好学习安排。131日,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通了疫情网络心理“防护墙”咨询平台,向因疫情引发负面情绪的师生提供心理支撑和援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还指导百名“马兰花”使者(朋辈心理咨询师)利用网络深入班级同学中以“朋辈支持”的形式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发挥社会工作职能,开通全区在线心理健康支持和网络心理辅导服务。目前,宁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组建了一支46名具有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团队担任此项工作。21日起开通线上咨询服务,截止23日,共服务20人,开展与疫情密切相关咨询2人次。同时,22日起每天固定时间宁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为参与此次工作的咨询师开展网络会议培训和督导。目前,学生工作部、学校宣传部正在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同合作,开展面向全区群众的心理疏导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国际教育学院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措施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留校留学生的安全稳定。学院先后召开3次会议安排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做好值班安排,准确核查留校情况,认真核实师生去向,发放口罩,发布了《致全体留学生的一封信》,发布疫情最新情况和个人防护常识,提升学生自我防护意识,消除学生的焦虑不安情绪。学院全力做好189名留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安排好学生食宿,发放慰问及防护用品、代购生活品、查看学生情况、通过走访慰问等方式,“一对一、面对面”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和健康宣教,进行预警提醒。

研究生院结合实际制定措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应对领导小组,利用网页、公众号等平台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健全了研究生管理台账,摸清底数,尤其是对湖北籍研究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校内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台账建立情况、应对措施等进行现场督查。严格执行每日研究生动态情况登记报告,及时掌握研究生动态。积极应对,制定防控预案,按照不同时间段制定研究生管理预案。强化留校研究生管理,每日关注留校研究生情况,做好饮食等生活保障。做好特殊时期非课堂教学预案,发布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线上自主学习的通知》,确保研究生培养及学位授予工作有序进行。建立了“学校-培养单位院-研究生”三级联络机制,将各项部署内容通过学校官方网页及信息平台及时通知给全体在校生及今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并由相关科室负责人在线为研究生及考生提供咨询服务。

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主动为一线医护人员赶制防护面罩。23日是总医院门诊节后首个开诊日,医院迎来第一个群众就诊高峰。为保障就医群众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院行政部门教职工积极响应,主动请领制作防护面罩工作任务。经过反复调试、摸索和优化,并借鉴医用防护面具的制作方法和标准,严格把控裁剪、修边、粘贴、定带、验收等各个环节,最终制作出适宜防控工作的防护面罩。截止目前,制作完成的1200个防护面罩,已经在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肿瘤医院、口腔医院的门诊和部分病房开始普遍使用。近期,随着需求量逐步增大,中心计划再赶制1500个防护面罩。

临床医学院全院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做好防控宣教培训工作。自131日起,临床医学院全院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响应总医院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要求,承担职工疫情防控的宣教、培训和排查等工作任务。学院党支部全体党员主动递交请战书并按下红手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支部16名党员教职工加入总医院疫情防控培训组,分成8个小组,根据职工不同的工作性质制定培训计划,分批次在总医院和心脑血管病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截止22日下午,共培训182场次,3637人次,目前,宣教培训工作仍在进行中。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们也响应号召,主动请战,累计146人次进入急诊科、ICU、脊柱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医务处等科室,开展临床及抗击疫情相关工作,与老师们并肩作战。

基础医学院向学校总医院捐赠一批医用护目镜和酒精。当得知疫情防控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防护设备不足,基础医学院与总医院联系后,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以学校名义将库存的101副护目镜和112瓶酒精捐赠给总医院。

医院实训管理处多措并举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临床教学管理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孙涛校长多次开会研究疫情时期临床教学工作,刘志宏副校长要求教务处、医院实训管理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等部门针对临床教学学生分散、情况复杂等特殊性,仔细谋划、早做准备,切实减少疫情对临床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129日以来,医院实训管理处多方面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摸排核查了全体实习生情况。利用“大学医院”微信群等渠道,指定专人对实习学生在岗情况进行摸排核查,切实掌握实习学生所在地点、安全防护措施等情况,将实习学生情况列为“日报告、零报告”的一项内容。安排好未离院实习生学习生活。对各实习医院做好未离院实习学生的防护和管理工作做了详细安排,坚决杜绝安排学生参与防控和救治工作。加强实习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在家防控时充分发挥优势,密切关注疫情进展,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做好家人及亲属的防控教育。错峰安排实习生返校。根据本、专科实习生返回各医院的实际困难,将根据疫情变化和上级要求,及时与各承担本科、专科见习、实习工作的医院进行联系对接,延期开展实习、见习等实践活动,并从实际出发制定预案,错峰安排返回医院临床一线,培训后完成学习和医疗服务。131日以来,医院实训管理处协同教务处、教发中心、质控中心等部门,统筹兼顾,做好因推迟开学所引发的教学计划调整、线上教学平台师资培训和课程资源的准备工作。分别建立了实习工作、本科、专科见习工作微信群,及时向各教学医院传达上级及学校相关要求和教学工作部署,及时解决各教学医院在筹措期初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尽最大可能预判疫情对学期初教学活动的影响,同时为疫情解除后恢复教学秩序做好各项准备。

后勤保障全面做好校园清洁和消杀预防工作。后勤管理处结合以往的校园防疫经验,联动出击,综合科、房产科、餐饮中心,公寓中心、卫生所及中房物业等多个科室、中心共同参与。加强加密清洁消毒,消杀细致不留一处死角,每日定时对各楼宇公共区域门厅、门把手、卫生间台面、拉手、垃圾桶、楼梯间扶手等设施进行消毒液喷洒,消毒液浸泡擦拭。同时,严控严守校园安全。雁湖校区和双怡校区实行封闭管理,所有进入校园教工进行测温登记。外来人员及车辆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学生公寓每日对留校学生每日进行两次体温监测。并对57名离校回国留学生宿舍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卫生所制定应急预案,并人员自初七开始每日派专人值守,配合防控工作。后勤管理处还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第一党支部党员多方联系集资购置10(每桶25公斤)消毒液捐赠给学校,用于疫情防控工作。

离退休人员服务处积极引导学校离退休人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坚持做到八个"不要,不掉以轻心,不过分紧张,不隐瞒实情,不盲目作为,不随波逐流,不随便转发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消极莫视。
    中医学院切实发挥好研究生导师作用,下发了通知要求全体导师认真学习领会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精神,对全体研究生开展一对一电话慰问,了解学生情况,积极宣讲学校政策、开展教育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切实将学院的学生疫情防控要求落到实处。

外国语教学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沟通关怀外籍教师。自125日起,外国语教学部会同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坚持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关心指导外籍教师共同防控疫情,将3名外籍教师的疫情防控管理重点纳入学校统一疫情防控机制,为外籍教师送去医用口罩和生活必需品。外国语教学部转发并落实了《自治区外事办公室关于加强在宁外国公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和救治的通知》等系列在宁外籍人士防疫通知及倡议书,进一步确认外籍教师个人信息、行程安排,并告知其做好防护、减少外出等举措,确保外籍教师的身体健康及生活顺利。                 

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学院微信群等途径及时传递上级、学校各类通知精神以及新闻动态,加强正面引导。按照学校统一安排,组织教师参加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的培训学习,推送《人文医学开放学院》等教学资源,认真研究和谋划如何有效实施空中课堂和开学后的教学工作。

                           (相关单位通讯员/文)

                                  (编辑:朱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