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至8月下旬,体育与健康学院先后召开6次课程改革推进会,扎实推进大学体育公共课课程改革。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聚焦医学专业特色与健康目标,着力破解传统体育教学“体质提升效果不足”“技能学习碎片化”等难点,力求实现“教会、勤练、常赛”。经过研讨,形成贯通性课程框架:为2025级设计“体质提升”模块,整合心肺耐力、肌力、柔韧协调等基础训练单元,并融入运动健康基础理论;优化2024级选项课,提升学生的从业身体能力与岗位胜任力;提出“体质提升—职业素养—能力强化—健康促进”四阶递进式大单元教学体系,通过18课时连贯设计,强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系统培养。


改革突出“体医融合”特色,在体能模块中整合心肺耐力、肌肉力量等训练单元,融入运动损伤预防等理论;在教案设计中强化科学负荷监控与系统性训练,融入互动式体能挑战场景,实现“科学提质”与“趣味教学”双目标。刘晓玮博士等教师提出的交叉学科思路,为课程注入医学专业内涵;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进一步强化了体育育人功能。
此次召开系列推进会凝聚了学院多学科智慧,大家积极参与教学设计、教案模板撰写、内容打磨等工作,确保改革精准落地,并于2025年秋季学期全面实施,为提升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推动学生在参与体育中强体魄、健人格、练意志,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此次系列推进会通过集体研讨、教案优化和内容打磨,保障改革2025年秋季学期精准落地。
(体育与健康学院 陈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