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不仅要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要结合临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对疾病诊治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医德规范,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最终成为一名具有良好整体素质和掌握一定专业知识而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合格医学人才。为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特提出实习教学的基本要求:
1.各学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要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教学管理应认真安排和组织落实临床实习工作。
2. 各教研室(科室)应安排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意识强、医德医风好,并且有一定教学经验和临床工作能力的高年资医师指导学生实习,每位指导教师负责 1—2 名实习医师,在科室轮转过程中,指导教师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3. 实习工作要严格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有序进行,各科室和带教教师要明确实习要求、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学生在进入科室后,应在教师指导下,具体参与到管理病人、查房、病例讨论及日常诊治工作中,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医疗文件的书写。
4. 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针对具体病人、病例来分析讲解理论,介绍临床经验和本学科相关的国内外新知识、新进展。要注重学生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培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并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疾病诊治能力和临床基本操作能力。
5. 各临床实习科室应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定期安排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和操作示范指导。组织实习生参加疑难、危重病人、死亡病例讨论和院内学术活动,以拓宽学生知识范围。
6. 各临床实习科室应定期组织实习生小讲课,小讲课一般以实习病区为单位,每1-2 周安排一次,亦可根据情况跨病区、跨专业统一安排。讲课内容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实习手册要求来确定,讲课教师应为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课前应做好备课工作。
7. 各临床实习科室应严格学生出科理论考核及技能测试,准确把握实习效果,客观公正进行出科鉴定。
8. 指导教师应认真修改实习医生所书写的完整病历和其他医疗文件。
9. 指导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带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医德医风。
10. 科学科或教研室(科室)应组织专家或领导对临床实习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客观评价实习效果,及时发现和总结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