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上午,护理学院在知行楼1111教室举办第8期研究生“学术争鸣”活动。2名研究生围绕临床护理实践的前沿进展,依次分享了老年胃癌患者衰弱轨迹预测模型构建与ICU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方案变革的前沿文献。郭文琴老师给予了精彩学术点评,130余名硕士研究生参加活动。
第一位汇报者是2024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黄湘茹,她汇报的文章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期刊,影响因子为7.2(中科院1区),题为“A dynamic online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the heterogeneity trajectories of frailty among elderly gastric cancer survivors”。该研究通过一项为期1年的前瞻性队列观察(采用生长混合模型GMM分析),探究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衰弱轨迹的异质性及其预测因素。结果显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衰弱轨迹可分为“衰弱改善型”“衰弱持续型”和“衰弱恶化型”,后两者(占比43.6%)被定义为异质性轨迹,其独立预测因子包括教育水平、握力、合并症数量、营养状态、抑郁状态、家庭凝聚力、客观社会支持及家庭健康测量工具数量。所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731,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观察值一致性较高(平均绝对误差0.025),决策曲线分析证实其临床净获益优于单一因素。该研究发现异质性衰弱轨迹患者需针对性干预(如低教育水平者提供可视化健康教育、高合并症负荷者强化预康复),建议临床采用该列线图进行术前风险分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并开发跨周期个性化衰弱管理方案。第二位汇报者是2024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陈宇,她汇报的文章发表在Intensive Care Medicine期刊,影响因子为27.1(中科院1区),题为“Effect of oral chlorhexidine de-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oral care bundle on mortality for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HORAL): a multi-center stepped wedge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该研究基于对洗必泰口腔护理潜在风险的重新评估(既往Meta分析显示其可能增加ICU死亡率,OR=1.25),剖析了“停用洗必泰+实施标准化口腔护理包”这一复合干预对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260例患者中,干预组与对照组的ICU死亡率无显著差异(23.5% vs. 21.2%,aOR=1.13,P=0.46);次要结局中仅口腔健康评分改善(BOAS评分降低0.96分,P=0.02),而IVACs发生时间、拔管时间、操作疼痛均无变化;护理依从性显著提升,刷牙率从36.7%升至72.6%,口腔保湿执行率从49.4%升至100%(均P<0.0001)。该研究表明,停用洗必泰并实施标准化口腔护理包未降低ICU死亡率或感染并发症风险,但能改善患者口腔健康状态。这证实了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策略需在感染预防与黏膜保护间寻求平衡,同时提示传统洗必泰预防方案的临床效益需结合低浓度使用场景重新评估,为ICU口腔护理的循证实践提供了干预优化方向。
本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老年肿瘤患者衰弱轨迹预测和重症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同学们对循证护理实践优化的创新思考。汇报者对文献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及讨论进行细致阐述,并分析了文章的优点及研究不足之处。点评老师充分肯定了汇报同学的表现,同时指出文献汇报中有待优化的方向,鼓励同学们以严谨的科研态度、创新的思维模式开展科学研究,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的科研热情与探索动力。
